一、抽筋原因
- 夜間抽筋 除了晚上睡覺時,也包括一些靜止不動的狀態下所發生抽筋的狀況。
- 睡覺的姿勢不好,可能是壓迫到血管,而阻礙血液循環;或是血脂高,血液濃稠度高,血液流動慢,血液循環不佳。
- 睡覺時腳掌向下,就是所謂的垂足,此睡姿容易發生腳抽筋。
- 腿部保暖不足,或是使雙腳暴露在冷空氣中。
- 缺乏鈣質,只要身體缺乏鈣質便容易有抽筋的可能性發生,不只是中老年人,年輕人也有可能發生。
- 有心功能方面的疾病,例如心臟病,全身的營養靠著由心臟出發的血液所供應,因此若有心功能方面的疾病,便容易使血液供應不佳,自然容易發生抽筋狀況。
- 運動時抽筋 運動時的抽筋與電解質缺乏與脫水有直接關係,運動員身上最常發生,尤其天氣越炎熱越有發生的可能性,或是從事不適當的運動或是肌肉協調不佳,也造成抽筋的可能性,腿部肌肉、手掌、手臂都有發生的可能性。
二、避免抽筋方法
- 注意保暖 睡覺前注意下半身的保暖,建議多穿些衣服或是襪子,使腿部溫暖,睡覺時也盡量不要把腳伸到背子外面,以免接觸冷空氣而寒冷,而有抽筋的可能發生。
- 補充鈣質 身體缺鈣便有發生抽筋的可能性,年輕人便容易有此現象的發生,可以多多補充含鈣的食物,例如牛奶、豆腐、綠花椰菜、乳酪、優酪乳、黃豆等等,以此來預防半夜腳抽筋,減肥的人容易因節食而營養攝取不均,因此須注意鈣食物的攝取。
- 注意睡覺姿勢 晚上睡覺時,睡覺避免腳部相疊,以免壓迫血管阻礙血液循環,也不要讓腳底板向下垂,腳板過度的向下垂增加了腳抽筋的可能性。
- 睡覺前舒展身體肌肉 容易半夜睡覺抽筋的人,除了保暖腳部,可以在睡前做些伸展動作,尤其是腳部,使肌肉伸展以免抽筋。
- 適當休息 壓力、疲勞也會造成抽筋,因為局部酸性物質堆積,便引起肌肉痙攣,休息過多也會有此現象,容易使血液循環減慢,因此,歇息的時間應適量,必免因各種原因所引起的抽筋。
- 運動前熱身 運動前一定要熱身,不僅可以舒展全身肌肉,也可以使身體暖和,避免身體因寒冷或是肌肉不協調所發生的抽筋現象。
- 運動前補充水分與電解質運動飲料 運動時發生的抽筋狀況,多半是因為缺乏電解質與水分所發生,因此可以在運動前喝些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,避免運動時因流汗而流失鹽份,運動時也應適時補充水分,便可以有效防止抽筋的發生。
三、抽筋發生時的舒緩方式
- 抽筋時,不要緊張,緩緩的將腳伸直,不要重疊或是使腳部彎曲。
- 腳趾頭與腳掌慢慢往頭部的方向彎曲。
- 如果可以輕輕的按壓抽筋的地方,旁邊若有人便請他幫忙按摩或是熱敷,可以為腳穿上襪子或是蓋上棉被注意保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