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天宮收驚時間是什麼時候 收驚儀式和步驟有哪些?

小時候嚇到時奶奶都會幫我收驚,拿一件常穿的衣服,穿下去後真的就好了,小時候也沒管為什,只是覺得很神奇+好奇,乖乖的看著大人為自己收驚。因此只要有小孩受到驚嚇收驚就是一種常見的儀式,大家一定很好奇 行天宮收驚時間 服務時間是什麼時候,我們一起看下去

示意圖



收驚為心理治療一部份,可歸類於傳統療法,膜拜佛教、道教神祇、央請幫忙、唸咒語(讀文)及特定手勢。依收驚方式分類有

香米式 - 行天宮收驚時間

  1. 再以香米式為例,施術者稱為先生媽的年長婦女,會於施術前先將婦人帶來一碗米倒進盤內,再使用一疊紙錢將米壓平放至廳堂供桌。之後再用受術者(大多是嬰兒)穿過衣服覆蓋餘米上,點香後再祈求神明幫受術者把驚亂的魂魄收歸穩定。最後,先生媽掀開衣服依其米堆紋路,解釋受驚原因。最後,先生媽使用拇指與食指抓起幾粒米,在受術者胸前及背後唸唱收驚歌後,收驚儀式才告完成。

  2. 早年,家屬帶至用來當成法器的收驚米,成為先生媽的收驚酬勞。今日社會,則改以紅包作為報酬。


符籙式 - 行天宮收驚時間

  1. 收驚法以符籙為主體,一般來說,該符籙通稱為收驚符。以紙張畫上咒語的收驚符製作與一般符咒大約類似。需具有敕紙、咒法、敕筆、敕硯台,並有一定畫符程序、畫符口訣、敕令請神總咒等。除此,亦有執香收驚法、擦身收驚法、衣服收驚法、卍字收驚法等法術旁支。而受術者通常則需將此符籙和水服下,現代,亦有浮貼居家門柱、寢室者。

  2. 傳統收驚歌起源來自臺灣民間信仰,歌詞內文藉助拜請的民間信仰神祇也來自臺灣道教、臺灣佛教、王爺信仰、閩南地方神、外來神、自然神及動物神等等。另外,也展現對十二生肖崇拜及八字流年。也有人認為收驚歌來源可遠自《楚辭》,只不過楚辭招的是亡魂,收驚歌所招的卻是生人的靈魂。


除此,因應宗教昌明化,也有其他佛、道教徒者,使用佛教心經、大悲咒或六字大明咒或道教之金光神咒等咒語,取代收驚歌或收驚咒。以下表來自行天宮五大志業網



行 天 宮 收 驚 時 間 表

台北
本宮
上午11:20

晚上09:30
一、祭星日
農曆初8日、15日、18日、19日、21日、25日、
26日、29日,
祭星結束後,於下午12:20開始收驚。二、宣講暫停收驚時間,
下午2:30至3:00、晚上7:30至8:00。
三峽
分宮
上午11:20

下午04:00
祭星日仍然於上午11:20分開始收驚。
北投
分宮
上午11:20

晚上07:30
一、祭星日
農曆初8日、15日、18日、19日、21日、25日、
26日、29日,
祭星結束後,於下午1:00開始收驚。
春、秋兩季祈安大法會期間,農曆三月初一至初十、九月初一至初十,除夕至大年初五之間,清明節、端午節、中秋節及中元普渡等節日暫停收驚。